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和神经行为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教育与工作经历
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复旦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科研处处长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主要成就
牵头联合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17个顶级教授发布全球首个老年痴呆循证预防国际指南,首次建立老年痴呆的血浆ATN早期诊断新方案,证明FAM171A2、TREM2和TREM1可作为老年痴呆保护性治疗新靶点。
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Lancet(IF:60)、Alzheimers Dement(IF:17)、Science Advances(IF:13)、Biological Pyschiatry(IF:12)、Acta Neuropathol(IF:14)等本专业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IF 10分以上15篇,个人H-index 53,累计SCI他引1.5万余次,1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SCI引用前1%)。
入选2019年神经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欧洲著名Expertscape机构公布的“全球痴呆专家”的国际排名第24名。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2篇论文被N Engl J Med 的Journal Watch栏目选为重要医学进展进行评论,2篇被BMJ出版社选向全球5000家媒体发布,1篇被BMJ杂志Seven days in medicine栏目选为重要医学进展进行评论,1篇被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作为研究亮点介绍。
在世界范围内显著提高了全民防治痴呆的意识和水平。曾先后6次受邀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美国神经病学年会(ANN)等国际会议作报告,受邀担任2018年和2019年亚洲CTAD国际会议 Section Chair。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冯建峰/程炜团队发现了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和预测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生物标志物——YWHAG,它在识别生物学定义的AD和临床诊断的AD痴呆时的准确度分别高达96.9%和85.7%。
当地时间2024年7月10日,该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
2025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究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
所获奖项
研究成果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第一位)1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第二位),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位1项,第二位2项)。
2021年,荣获第十八届银蛇奖二等奖。
2024年12月7日,郁金泰荣获“第十一届树兰医学青年奖”。
主要研究方向
老年痴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关键科学问题
代表论文
一、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1)《Large-scale proteomic analyses of incident Parkinson’s disease reveal new pathophysiological insights and potential biomarkers》;期刊:Nature Aging(2025年2月);
研究内容:通过大规模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帕金森病的新病理生理机制,并筛选出多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早期预警和干预提供依据15。
(2)《Atlas of the plasma prote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 53,026 adults》;期刊:Cell(2025年1月封面文章);
研究内容:基于53,026名成年人的血浆蛋白质组数据,绘制全球首个健康与疾病蛋白质组图谱,结合人工智能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并发现26个药物新靶点24。
(3)《FAM171A2基因在α-突触核蛋白传播中的机制研究》;期刊:Science(2025年2月);
研究内容:首次发现FAM171A2基因在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并筛选出可阻断毒性蛋白传播的小分子药物bemcentinib3。
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
《血浆蛋白质组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动态演变》期刊:Lancet Neurology(未标注具体时间)研究内容:聚焦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通过纵向追踪蛋白质组变化揭示疾病进展标志物,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
三、跨学科综合研究
《人工智能驱动的多组学疾病预测模型》
合作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程炜、冯建峰团队
研究亮点:整合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临床数据,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疾病风险分层系统,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ur等期刊46。
四、学术影响力
论文总数: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2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6。
期刊覆盖:包括Cell、Science、Lancet Neurology、Nature Aging等顶尖期刊12。